信仰告白
信仰告白解說教材
出版序
第一課 什麼是信仰告白-導論
第二課 信仰告白、禮拜、與生活
第三課 我們信獨一真神上帝
第四課 基督十架替贖救恩使人與神復和
第五課 聖神恩賜我們作見證等候主再臨
第六課 聖經記載救贖與啟示信仰生活準則
第七課 教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
第八課 兼具草根性與普世精神的教會觀
第九課 罪得赦免唯靠神恩
第十課 歸榮光上帝
第十一課 上帝美好的創造與人的責任
第十二課 人有罪
第十三課 倚靠基督救恩迎接新創人生與地上天國
 
首頁 > 信仰告白 > 信仰告白解說教材 > 第十課 歸榮光上帝
 

第十課 歸榮光上帝

一、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》本文段落:

台語:「用虔誠、仁愛、與獻身的生活歸榮光上帝。」

華語:「以虔誠、仁愛與獻身的生活歸榮耀於上帝。」

英語:「that they may glorify God through lives of devotion, love and dedication.」

二、前言:爭奪榮耀渴望被紀念於永恒的中華文化傳統

主耶穌說,「你們並沒有他的道存在心裡;因為他所差來的,你們不信。你們應當查考聖經,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;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。然而,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。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。但我知道,你們心裡沒有神的愛。我奉我父的名來,你們並不接待我;若有別人奉自己的名來,你們倒要接待他。你們互相受榮耀,卻不求從獨一之神來的榮耀,怎能信我呢?」(約5:38-44)

近代台灣最大的文化衝擊,應該算是大中華文化隨著國民黨政府戰敗來台灣所造成的震撼。在到處樹立銅像的學校之中,校園的視覺景觀被形塑出一種對權力人士無知的歌功頌德。在荒謬的銅像文化裡,所反映出來的正是一種當權者對榮耀的貪婪。並且在這個效忠領袖、唯獨領袖的威權年代中,台灣人民的思想被馴化為對政治領袖的絕對順服。基本上,這種造神運動是延續著大中華文化中,一種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自義與傲慢。

在傳統的帝王思想中,統治者不僅有著實質的政治統治權力,同時還壟斷了象徵的神聖統治權力。國民黨政權嘗試藉由各種方式延續這個荒謬的天朝神聖構想,除了從文化層次進行具體的立碑造像,還從制度層次進行萬年國民大會的建制,最明顯的要算是從精神層面進行蔣氏神殿計劃,興建世界著名的恐怖統治者的紀念館「中正廟」。面對著大中華文化中排山倒海的榮耀貪婪現象,長老教會當時所構思的信仰告白就成了最好的抗爭宣誓。

三、聖經與神學傳統根據之解說

(一)聖經根據

聖經當中對於榮耀有著許多清楚的記載,焦點都是集中上帝臨在的本身,而不是任何人類短暫的功績。如果我們仔細研究每一段上帝臨在所彰顯的榮光,都會看見一個指向恩典的榮耀。基本上,榮光是上帝本身絕對的展現,並不需要任何人都加添,這與威權時代強迫人民擁戴的榮耀假象大大不同。更重要的是,這個自發性的榮光每當展現的時候,都帶來對於人類世界無限的憐憫。

我們可以從摩西與耶和華上帝相遇的荊棘事件中,看見這個榮光彰顯的目的,並不是為了上帝自身,而是為了祂所憐憫的以色列人。因為耶和華在荊棘中對摩西說:「耶和華說: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,我實在看見了;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,我也聽見了。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,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,領他們出了那地,到美好、寬闊、流奶與蜜之地,就是到迦南人、赫人、亞摩利人、比利洗人、希未人、耶布斯人之地。現在以色列人的哀聲達到我耳中,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欺壓他們故此,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,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。」(出3:7~10)

在摩西接受上帝呼召的時刻,我們看見上帝的榮光絕對不是孤芳自賞的,而是為了祂所憐憫的百姓,與此同時,更帶出見證上帝榮光的呼召。這個部分,我們可以進一步從耶和華上帝向先知以賽亞彰顯榮光的神聖時刻,再一次得到印證。當耶和華上帝以極大的榮光向向以賽亞顯現之後,以賽亞一方面看見到自己的污穢不配,另方面他更從上帝那裡聽見一個行動的呼召「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:我可以差遣誰呢?誰肯為我們去呢?我說:我在這裡,請差遣我!」(賽6:1-8)上帝要先知以賽亞以具體的行動,向百姓宣講上帝審判的信息。這意味著,上帝榮耀的降臨將要帶來的,並不是一種單單以上帝為中心的、封閉的榮耀,而是一個帶來拯救的、向人敞開的榮耀。

當我們歸榮光給上帝的時候,所彰顯的絕對不是一個自我中心的上帝,更不是為了滿足上帝的虛榮而進行的宗教訓誡。因為真正歸榮光給上帝,是一種在上帝聖潔的榮光中,驚見自我的污穢與不堪,同時又蒙受上帝無條件拯救恩典之後的感恩行動。這的出自於感恩的回應,絕非獨裁者以威權的霸權所能夠達致的。因為這個「歸榮耀」的行動,絕非在獨裁者的政治集會上吶喊的激情口號,而是以每一個生活細節所獻上的感恩行動。這正是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轉折破題的宣告:「所以弟兄們,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,將身體獻上,當作活祭,是聖潔的,是神所喜悅的;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。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」(羅12:1-2)

基本上,這個命令是建立羅馬書前十一章關於「因信稱義」真理的教導,如果沒有耶穌基督所成就那無條件的拯救恩典,我們便不需要、也沒有能力以我們的生活作為獻祭的內容。然而,正是耶穌基督為我們捨己所帶出來的拯救之恩,恰恰成為極權者對於榮耀貪婪的嚴肅批判。上帝的榮光不為別的,正是為了祂向我們顯出的愛;而我們之所以歸榮光上帝,更不是為了命令或是對權威的驚恐,而是出於對拯救的感恩。

(二)神學傳統:

1.為何唯獨榮光上帝

在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當中所論及「歸榮耀於上帝」是典型的改革宗神學傳統。當整個中世紀已然建立起一套嚴謹的宗教禮儀時,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被一套套宗教的善行規範所決定,榮耀的焦點逐漸從不可以被視覺化的上帝,轉向看得見的善工善行與宗教建築所取代。正是面對著這般信仰的扭曲,宗教改革時期逐漸醞釀出五個重要的信仰宣告,分別是「唯獨聖經」、「唯獨恩典」、「唯獨信心」、「唯獨基督」、「唯獨榮光上帝」。

相對於整個中世紀天主教會對體制與傳統的高舉,加爾文立定一個非常清楚的信仰精神就是「唯獨榮光上帝」。在《基督教要義》第一卷第一章的第三節標題「在上帝榮耀之下的人」中,我們就可以了解為何加爾文認為人必須要唯獨將榮耀歸給上帝。因為人乃是時時刻刻活在上帝的榮光之下,人不可能有片刻離開上帝的榮光而生活,而且人在追求認識上帝的過程也一直都在上帝的榮光之下。

這絕對不是一種神學的觀念或是主張,而是一種對信仰深刻的體驗。對加爾文而言,他深刻地實踐出這個信仰的堅持。在他年老過世前,嚴嚴囑咐他的同工絕對不要在墓碑上留下他的姓名,迄今我們仍然不知道加爾文的墓地確切的所在地。這實在是與他一生追求捨己而榮耀上帝的理想相稱,正如台語聖經將「捨己」(原意是拒絕自己)翻譯成「看無自己」,加爾文正是一個徹徹底底「看無自己」的人。這個看無絕非否地上帝的恩賜與創造,這個看無與否定的背後,乃是連結在上帝榮光的前提之下。

2.如何唯獨榮光上帝

當我們清楚地知道唯獨榮光上帝,並不是一種信仰的口號,而是活在上帝面前深刻的體驗時,我們自然進一步思考如何將這個體驗具體地活現在日常生活之中。本段將分別從信仰告白所提出的三個生命的態度與行動,來作為將榮光歸給上帝的具體方法,分別是虔誠、仁愛與獻身。

(1)以虔誠歸榮光給上帝

加爾文在《基督教要義》中清楚地表明「嚴格說來,我們說認識上帝,卻沒有宗教或敬虔,這就是不對的。」(1.2.1)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仰宣告,這不僅傳達出加爾文對上帝敬虔的態度,也是深刻地反映出加爾文對「認識上帝」的基本神學原則。英文版對加爾文的「認識」做了非常好的詮釋,認為那是一種「實存的領悟」(existential apprehension),人對上帝的認識就是一種實存的領悟,因為人是實存地投入其中,而上帝的榮光之下正是人所投入的實存處境。

對加爾文而言,敬虔就是一種對上帝的「敬畏/fear」與「愛/love」,敬畏不只是情感,也是意志的表現。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對上帝有很多的認識,但是卻根本沒有任何真實的敬虔,這些認識就成了空泛的信仰知識,而沒有真實的信仰內涵。在這個意義下,敬虔絕對不是一種矯揉造作的信仰表現,而是一種基於對上帝認識而自然生發的信仰態度。換言之,我們可以說,從信徒對上帝敬虔的態度本身,就反映出他對於上帝的認識究竟有多少。

先知約拿就是最好的例子,當上帝的呼召臨到他,約拿選擇逃避作為他對上帝的回應,就在乘船往他施的旅程中,上帝興起大風浪以致船幾乎要沉沒,當時所有船上的人聚集抽簽要找出是誰得罪了神明,當大家抽到約拿的時候,約拿所表明的信仰說明恰恰成為他自己反抗上帝行動的諷刺,約拿說:「我是希伯來人。我敬畏耶和華─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神。」(約拿書一9)在約拿的信仰宣告中,他似乎是歸榮耀給上帝,具體將創造天地的工作見證在外邦人當中,但是約拿本身沒有任何敬虔的敬畏,就成了他信仰知識的審判。

(2)以仁愛歸榮光上帝

愛,作為基督教信仰最廣為人知象徵,所傳達出來的並不是一種悲天憫人的心腸或是胸懷,而是包含著一個至為深刻的信仰真理。因為基督教信仰所談論的愛,是一種「無條件的」、「犧牲」的愛,我們在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救贖行動中,所見證的就是這樣的愛。誠如我們在使徒信經裡所宣告的「……被釘在十字架上,死、埋葬、降到陰間,第三天從死裡復活,昇天,如今坐在無所不能的父上帝的右邊……」。耶穌所得到的榮光,是建立在如此深刻的自我犧牲之上。

換言之,當我們談到歸榮光上帝的時候,並不是嘗試將這個榮耀建立在成功、偉大與風光等等看起來是光鮮亮麗的行為上,反而是藉由效法基督受苦的愛,所達致的榮耀,才能夠真正將榮光歸給上帝。否則,有許多美其名是歸榮光給上帝的行為,其背後的起心動念卻常常是「讓人可以更多紀念我」、「藉由紀念我的能力、成就然後才歸榮光給上帝」。事實上,當我們定睛在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時,我們所見證的並不是為了歸榮光給上帝而歸榮耀的犧牲行為,而是徹徹底底的犧牲之愛。

在基督的身上,我們看見一個重要的真理,就是「沒有愛,就不可能歸榮光上帝」,我們所敬拜的上帝本身已經是榮光的本體,祂的榮光並不需要我們去加添才能夠維持,我們之所以要歸榮光上帝,之所以會歸榮光上帝,乃是因為我們被基督的愛所感動與激勵。然後,我們才進一步藉由效法基督犧牲之愛的行動,走在受苦的道路上,也正是透過這一條受苦、犧牲的愛,我們將榮光歸給了上帝。

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獻給上帝的榮光,正是一條為台灣人民受苦的道路,特別是在信仰告白制定的過程中,藉由信仰前輩們對台灣的愛與唯獨榮光上帝的信念,承受了大量來自於統治者的逼迫。當時候的統治者知悉長老教會要制定信仰告白,作為反抗暴政的宣告時,便強勢地要求長老教會將「反共」或是「效忠領袖」的字句納入信仰告白之中,以表達出對於國家及其統治者的忠心不貳,都被有信仰品格的先輩們嚴嚴拒絕。儘管遭受各樣的污蔑、毀謗,但是他們始終堅持只有上帝才是唯一效忠的對象,只有上帝才是唯一配得榮光的主宰。正是在這個堅持所換來的受苦過程,長老教會將榮光專一地歸給上帝。

(3)以獻身歸榮光上帝

歸榮光上帝,作為基督徒生命中的核心信念,必然牽涉到一種全人的委身與投入。很多時候,基督徒總是習慣性地以教會生活,作為神聖的場所,而世界的一切則被認為是屬世、庸俗的。然而,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1-2中明確地指出「所以弟兄們,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,將身體獻上,當作活祭,是聖潔的,是神所喜悅的;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。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」開啟了我們對於獻身的重要理解。

在保羅的教導中,他使用「身體」作為獻給上帝的媒介,我們清楚知道保羅絕對不是字面性地,贊同以人作為獻祭的物品,而是用這個無法脫離於人之外的身體,表達出一種全人的委身。因為,這個身體既可以出現在具有宗教神聖象徵的聖殿,也可以出現在嘈雜擁擠的菜市場。因此,獻祭的意義,將脫離一種空間或是時間的神聖性,而是返回到日常生活的平凡之中。

台灣長老教會長期以來,都被許多不同教派的弟兄姐妹貼上「過度參與政治」的標籤。事實上,這個在這個貼標籤行為的背後,隱藏著一種錯誤的「獻身」觀念。他們認為,基督徒所應當獻給上帝的,是在教會中服事的一切,舉凡主日學、聖歌隊、探訪、傳福音……都是有屬靈的神聖意涵,但是關心政治則是一種屬世、屬血氣的行為,與上帝國沒有直接的關連。

基本上,上述這個觀念是一種狹義的「聖俗二分」,將我們的生活切割成屬靈與屬世兩個彼此互不相屬的對立面,如此一來,不僅讓我們的信仰成了不切實際的遙遠天國,也違背了保羅在羅馬書中要求我們,將那不能區分為神聖/世俗之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的教導。當長老教會的信仰告白清楚地以「獻身」作為榮光上帝的說明時,就是明確地宣告基督信仰的入世性。因為,獻身給上帝無法是永遠活在教會的圍墻之內,也不可能天天只做教會性的服事。我們總是真實地生活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中。

因此,以獻身歸榮光上帝,揭示出一個勇於入世的積極見證,這個活祭是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作為榮耀的過程,絕非在特定的時間、地點、活動之中,才將自己獻給上帝當作活祭。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制定過程中,我們便清楚地看見這個活活的見證,例如高俊明牧師,他以上帝作為信仰實踐的終極判斷,而不是這個世界扭曲的法律與威權的恐嚇作為標準,因此勇於以違抗政府偏差法令的態度,收容被政府視為政治通緝犯的施明德,以至於被關入監獄之中。

從聖俗二分的基督徒眼光來看,高牧師乃是一個違反法律、違抗執政掌權的人,更是一個「過度參與政治」的不良示範。然而,正是在這些對世俗政權的和平違抗中,高牧師為「獻身歸榮光上帝」的信仰告白做了最美的詮釋。因為,獻身絕對不是躲在教堂圍墻內的宗教熱忱表現,而是用全部的生活展現出對上帝真理的委身。

小結:

如果說,歸榮耀給上帝是基督徒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,那麼它所牽涉到的將不僅僅是全人的投入,更是一種日常生活的委身。縱觀上述三個歸榮光上帝的行動,我們可以歸納為:虔誠,是一種行動中態度;仁愛,是一種行動中的深度;獻身,則是一種行動中的廣度。台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中以上述這三個重要的行動,作為對歸榮光上帝的說明,委實是一個極為深刻的信仰見證。

(三)現代意義

在我們綿密的家族脈絡與極為親近的信仰群體中,留下美好的信仰見證總成為心中沉甸甸的壓力來源。為了追求自己、家族乃至教會的美好名聲,我們經常關注彼此社會地位與教會地位的變遷狀態,不論是信仰群體或是家族聚會之間,總是從對方最引以為榮的經驗入手來肯定一番。表面上看來,是一種禮尚往來的正常社交互動,但是背後卻隱藏著敏感的比較與得失心。也因此,往往形式人與人之間無法真誠敞開的關鍵。

耶穌在約翰福音五章44節中指出:「你們互相受榮耀,卻不求從獨一之神來的榮耀,怎能信我呢?」似乎已經為我們信仰停滯不前的原因,做了最好的註解。由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過於專注人的眼光,以至於我們總是無法定睛在上帝的面前,尋求祂的榮耀,連帶我們也無法真正相信基督對於祂作為受苦彌賽亞的宣告,因為就基督而言,最終所獲得的榮耀都是通過十架受苦的道路才能達致。

相對於基督受苦而獲致的榮耀,在大中華文化的影響之下,「榮耀」幾乎與成功、勝利、偉大劃上了等號,我們不再以受苦的過程作為可寶貴的,連帶使得我們在建立信仰群體時,都渴望一種亢奮的、龐大的聚會型態,或是追求建立許多看得見的教會建築與事工成果;漸漸地,我們對於政府的先知性批判,也因為追求榮耀的成功邏輯,而轉化為經濟至上的思維模式。我們建立起來的信仰精神,已經不再是以抗衡政治威權作為追求上帝榮光的實踐,而是捍衛經濟利益作為上帝榮光的象徵。

這將嚴重地影響長老教會在兩岸關係上所扮演的批判性,也會逐漸地遠離當時候制定台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時的信仰堅持。我們因此需要更加珍視這個信仰告白的宣告,藉由專注上帝那受苦而得的榮光,更多地委身在敬虔、仁愛與獻身的行動之中。

四、問題討論

  1. 我一生努力的目的是希望歸榮耀誰?
  2. 我願意為這個信仰的實踐付上多大的代價?
  3. 我如何實踐「歸榮光上帝」的信仰告白?

第十課 歸榮光上帝


 
台灣基督長老教會
信仰與教制委員會
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:02-2362-5282
Copyright © 2000 - faith.pct.org.tw All Rights Reserved
powered by ICPCT.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